宜春苑

范成大

宋代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 连昌尚有花临砌,断肠宜春寸草无。

译文及注释

狐冢獾蹊满路隅,行人犹作御园呼。 宜春苑各个角落已经遍布坟墓和狐獾洞穴,但是过路人仍以东御园称呼这里。 连昌尚有花临砌,断肠宜春寸草无。 当年的连昌宫台阶旁还生长着几株残花,而这里却寸草不生让人思之肝肠寸断。

赏析

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宜春苑的现状,第三、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河恢复无望的痛苦之情。诗人借景抒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狐冢獾蹊满路隅”,首句实写诗人当时亲眼所见宜春苑的萧条荒凉景象,通过“狐冢”、“獾蹊”写出了昔日繁华无比的汴京皇家禁苑宜春苑今朝的残破荒凉,并以此寄托诗人对北宋政权覆灭的悲哀之情。 “行人犹作御园呼”,次句以行人犹称此地为“御园”,说明昔日北宋故都的汉族百姓虽然生活在金人的残酷统治之下,但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故国。此句充满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连昌尚有花临砌”,第三句典出元稹《连昌宫词》,唐代经安史之乱之后,虽从此一蹶不振,但唐玄宗毕竟还能够有机会驾返连昌宫,凭吊昔日遗留下的一切。而赵宋王朝惨遭靖康之难之后,就一直苟安于江南,无心亦无力北伐中原。 “断肠宜春寸草无”,第四句以宜春苑与第三句的连昌宫对比,连昌宫虽废而犹存,可是昔日的宜春苑是何等繁华,何等气派,而今满目凄凉,惟颓垣荒草而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更加使人伤心,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对比含意颇为深远。在今昔的对比中,作者想到了当时统治者是怎样将国土拱手让给了金人,铸成空前国耻的。想到了赵宋朝廷南迁几十年之后,朝廷不仅丧失了收复失地的能力,就是现存的城池疆土,也岌岌可危,时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黍离之悲,又有对统治者的谴责。 该诗通过对宜春苑里萧条冷落之景的描写,抒发了故国山河破落零碎的悲伤之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因山河破碎而产生的痛苦之情。点明靖康之难比安史之乱更惨,唐朝的内乱八年平定了,而宋朝外患的消除却是遥遥无期。

创作背景

范成大于公元1170年(乾道六年)闰五月,出使金朝,沿途写了七十二篇七言绝句和一卷日记《揽辔录》,以记沿途闻见,这首诗是其中第十一首。诗人看到昔日繁华的京都已满目荒凉、颓败不堪时,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宜春苑各个角落已经遍布坟墓和狐獾洞穴,但是过路人仍以东御园称呼这里。 当年的连昌宫台阶旁还生长着几株残花,而这里却寸草不生让人思之肝肠寸断。 注释 宜春苑:北宋皇家的御花园,位于北宋故都开封东二里,俗称“东御园”。 旧宋门:是汴梁旧城东面的一个门,原名丽景门,金人占领后改名宾曜门。 冢(zhǒng):坟墓。 獾(huān):一种小野兽,善于掘土为穴。习惯在废墟、坟墓之中居住。 蹊:小路。 隅(yú):角落。靠边的地方。 御园:皇帝的花园。 连昌:即连昌宫,唐代宫殿名,唐代皇帝行宫之一,故址在河南府寿安县(今河南宜阳)。安禄山乱起,久废不启。元稹有《连昌宫词》:“上皇偏爱临砌花,依然御榻临阶斜。”描绘其萧条荒芜,诗中谓唐玄宗下榻连昌宫,晚景凄凉。范诗引此为典。 砌:台阶。

赏析

该诗的第一、二句诗人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宜春苑的现状,第三、四句诗人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山河恢复无望的痛苦之情。诗人借景抒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狐冢獾蹊满路隅”,首句实写诗人当时亲眼所见宜春苑的萧条荒凉景象,通过“狐冢”、“獾蹊”写出了昔日繁华无比的汴京皇家禁苑宜春苑今朝的残破荒凉,并以此寄托诗人对北宋政权覆灭的悲哀之情。 “行人犹作御园呼”,次句以行人犹称此地为“御园”,说明昔日北宋故都的汉族百姓虽然生活在金人的残酷统治之下,但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故国。此句充满了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连昌尚有花临砌”,第三句典出元稹《连昌宫词》,唐代经安史之乱之后,虽从此一蹶不振,但唐玄宗毕竟还能够有机会驾返连昌宫,凭吊昔日遗留下的一切。而赵宋王朝惨遭靖康之难之后,就一直苟安于江南,无心亦无力北伐中原。 “断肠宜春寸草无”,第四句以宜春苑与第三句的连昌宫对比,连昌宫虽废而犹存,可是昔日的宜春苑是何等繁华,何等气派,而今满目凄凉,惟颓垣荒草而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更加使人伤心,令人肝肠寸断,这一对比含意颇为深远。在今昔的对比中,作者想到了当时统治者是怎样将国土拱手让给了金人,铸成空前国耻的。想到了赵宋朝廷南迁几十年之后,朝廷不仅丧失了收复失地的能力,就是现存的城池疆土,也岌岌可危,时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时作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黍离之悲,又有对统治者的谴责。 该诗通过对宜春苑里萧条冷落之景的描写,抒发了故国山河破落零碎的悲伤之情。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作者因山河破碎而产生的痛苦之情。点明靖康之难比安史之乱更惨,唐朝的内乱八年平定了,而宋朝外患的消除却是遥遥无期。

作者信息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