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

戴复古

宋代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田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赏析

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情怀、见解,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气质,词中暗含着对自己诗作的自负,又对贾岛、杜甫诗和西昆体表明了态度。 这是一首极罕见的、以词论诗的作品,继承了辛弃疾《虞美人》论杜叔高诗的传统,颇感可贵。 上片,“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词的起首“石屏老,家住海东云”,以平实的语言,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但是竟被称为诗人,而作诗是“无益费精神”的事。这是自我解嘲,一则表现了自己的一种懊恼心境,二则流露了对自己作诗人的自负。运用对比反说,似直而实曲。 其次,“富”“贫”对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片的注脚,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物质贫乏,精神富有,是自己处境的写照,又是贾岛、杜甫的写照。表达了对贾岛、杜甫的同情,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不救”透露了一种愤慨之情。“富”又包含着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 再次,贾岛、杜甫的“瘦”“村”与西昆并提,形成对比。贾岛一生凄苦寂寞,他的诗以善于锤炼字句取胜,以苦吟著称,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杜甫也一生贫穷困顿,漂泊转徙,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受人赞赏,而西昆体诗人杨亿却贬他是“村夫子”(见刘攽《贡父诗话》)。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村”,组织成句,其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瘦”、“村”既是贾岛、杜甫在形模、言语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诗作的突出风格,“元自”、“不妨”二字显示出作者对这两种风格的肯定。诗人固穷,穷是诗人的生存状况,正是“穷”,成就了诗名。“谁解学西昆”,为什么不去学呢?原来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实是华而不实。 词中肯定了贾岛、杜甫的诗歌,对讥刺杜甫为“村夫子”的西昆体诗人,提出了批评,又流露了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词的语言朴实,但词意却曲折婉转,诗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含意却很深刻。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这种婉转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反说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赏析

这首词以自我解嘲的笔触抒写自己的情怀、见解,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气质,词中暗含着对自己诗作的自负,又对贾岛、杜甫诗和西昆体表明了态度。 这是一首极罕见的、以词论诗的作品,继承了辛弃疾《虞美人》论杜叔高诗的传统,颇感可贵。 上片,“田舍子”与“诗人”对比。词的起首“石屏老,家住海东云”,以平实的语言,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但是竟被称为诗人,而作诗是“无益田精神”的事。这是自我解嘲,一则表现了自己的一种懊恼心境,二则流露了对自己作诗人的自负。运用对比反说,似直而实曲。 其次,“富”“贫”对比。“千首富,不救一生贫”,是上片的注脚,是下文的起始,承上启下,合情合理。物质贫乏,精神富有,是自己处境的写照,又是贾岛、杜甫的写照。表达了对贾岛、杜甫的同情,对自身境况的感叹,“不救”透露了一种愤慨之情。“富”又包含着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富”“贫”并用,互相映照,似浅显,含意却深远。 再次,贾岛、杜甫的“瘦”“村”与西昆并提,形成对比。贾岛一生凄苦寂寞,他的诗以善于锤炼字句取胜,以苦吟著称,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杜甫也一生贫穷困顿,漂泊转徙,诗以沉郁顿挫的风格受人赞赏,而西昆体诗人杨亿却贬他是“村夫子”(见刘攽《贡父诗话》)。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一“瘦”一“村”,组织成句,其间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瘦”、“村”既是贾岛、杜甫在形模、言语上的特点,也是他们诗作的突出风格,“元自”、“不妨”二字显示出作者对这两种风格的肯定。诗人固穷,穷是诗人的生存状况,正是“穷”,成就了诗名。“谁解学西昆”,为什么不去学呢?原来西昆体诗歌,内容空虚,形式上追求对仗与华美,不过摭拾典故、堆积词藻而已。似乎是不“瘦”不“村”,其实是华而不实。 词中肯定了贾岛、杜甫的诗歌,对讥刺杜甫为“村夫子”的西昆体诗人,提出了批评,又流露了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词的语言朴实,但词意却曲折婉转,诗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含意却很深刻。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这种婉转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反说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作者信息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