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长安主人壁

孟浩然

唐代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译文及注释

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 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而在京城这长时间,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隐居。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 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 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仕途无门,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 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 时间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 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 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女子一惊,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感叹年华的流逝。 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织布制衣都完成了,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很久没有回家了,也没有打理自家的庄园,而在京城这长时间,看来自己也不配让贤士们天天陪我了。 也想像张衡那样归田隐居。再最后一搏像扬雄那样,也写一篇赋自荐。 看着满床的书和琴,却仕途无门,撩开帷幔,只见远处群山相连。 时间飞逝,仿佛觉得自己是昨天才来京城,突然听见庭中树上传来阵阵蝉鸣。 蟋蟀的声音使感到天气寒意的女子一惊,习习秋风中,不但感到了寒意,更感叹年华的流逝。 织布制衣都完成了,可是诗人却没得穿,无人相怜。 注释 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秋,浩然开元十六年赴京师,十七年春科试落第,犹欲献赋求用,故迁延至秋未归。 南山田:浩然在观山下的田园,因岘山在北郭林间之南,故称南山。 叨陪:吞陪。叨,谦词。全诗校:“一作谬。” 东阁贤:说的是汉武帝朝时的宰相公孙弘,在自家院墙的东面开了一个门,并专门建了房舍,供招揽的贤士居住,这也是成语“东阁待贤”的出处。 平子:东汉张衡字平子,曾作《归田赋》。 甘泉:指扬雄的《甘泉赋》。扬雄是西汉文学家,40多岁时游京城,以辞赋著称,被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赏识,举荐给皇帝汉成帝,后来陪皇帝至甘泉(今陕西淳化县西北)时,写了一篇《甘泉赋》,得到成帝的激赏。 籍:全诗校“一作席。”陶渊明《时运》“清琴横床,浊酒半壶。”庾信《拟咏怀》“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褰:揭起;帷:幔;岫:《尔雅·释山》“山有穴曰岫”。 《礼记·月令》:“仲秋蝉始鸣” 促织:蟋蟀,《易通·系卦》“蟋蟀之虫,随阴迎阳,居壁向外,促妇女织续女工。” 长(zhǎng)年:年长者。 授衣:《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作者信息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