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游兴正浓的当口,从游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总起来说,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表面平静疏淡,而内里起伏沸腾。在恬淡中含有忧思,在旷达中寓有执着,表现了词品与人品的统一,真善美的合谐与完整。
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游兴正浓的当口,从游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总起来说,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表面平静疏淡,而内里起伏沸腾。在恬淡中含有忧思,在旷达中寓有执着,表现了词品与人品的统一,真善美的合谐与完整。
译文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 半篙初没:谓湖水刚刚漫过半根竹杆的深浅。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槛(jiàn):船上的红色栏杆。鉴:镜子。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纶(guān)巾:古时一种白色头巾,用青丝绦带制成。 漾(yàng):水面动荡,摇漾。 棹(zhào):划船的长桨。 飘兀(wù):飘摇不稳定。
此词是词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叹老无所成的郁闷心境而作,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