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何人凿开混沌壳,二气由来有清浊。 孕其清者为圣贤,钟其浊者成愚朴。 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如蓬麻。 荣华一旦世俗眼,忠孝万古贤人芽。 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 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四五人。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閒愁。 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 召朋特地踏烟雾,路入溪村数百步。 招手借问骑牛儿,牧儿指我祠堂路。 入门古屋三四间,草茅缘砌生无数。 寒竹珊珊摇晚风,野蔓层层缠庭户。 升堂再拜心恻然,心欲虔启不成语。 一堆空土烟芜里,虚使诗人叹悲起。 怨声千古寄西风,寒骨一夜沉秋水。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子美当日称才贤,聂侯见待诚非喜。 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汨罗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 过客留诗千百人,佳词绣句虚相美。 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明时好古疾恶人,应以我意知终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祖籍昌黎郡”,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大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秘书郎韩仲卿之子。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从平“淮西之乱”。直言谏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宦海沉浮,累迁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郡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倡导“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写作理论,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