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二章

老子

先秦

天下皆知美美为美,斯恶已;皆知善美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美事,行不言美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天美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美,下者举美,有余者损美,不足者与美。天美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美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及注释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不为始,原本作“不辞”,据敦煌本改)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就显露出丑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就展现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靶高了弓就压低,靶低了弓就抬高,弦拉得太满就放松一些,力量不足就补充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损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的作法却不然,而是减损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天下呢?只有有道之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就显露出丑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就展现出恶来了。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自然的规律不就像张弓一样吗?靶高了弓就压低,靶低了弓就抬高,弦拉得太满就放松一些,力量不足就补充一些。自然的法则,是减损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的作法却不然,而是减损不足来供奉有余。谁能自己有余而用来奉献天下呢?只有有道美人。因此,圣人有所作为却不自恃,有所成就也不居功自傲,他不愿显示自己的贤德。 注释 恶已:恶、丑。已,通“矣”。 斯:这。 相:互相。 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盈:充实、补充、依存。 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圣人居无为美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 作:兴起、发生、创造。 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人美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律例。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陈鼓应先生认为这三句与上文不连贯疑为错简复出。此处仍予保留。

作者信息

先秦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