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春天江水平如镜,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树木真浓密,黄莺雀鸟叫喳喳。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放眼苑囿有十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营遮在美景里。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细雨蒙蒙泥土香,燕儿纷飞往来忙。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上。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风雅。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还发芽!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对“雨香”二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①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②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③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④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对“雨香”二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①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②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③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④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
译文 春天江水平如镜,快要漫到岸上啦!堤上树木真浓密,黄莺雀鸟叫喳喳。 放眼苑囿有十里,处处笼着新柳绿。千条万条迎风摆,故营遮在美景里。 细雨蒙蒙泥土香,燕儿纷飞往来忙。暖风拂面多惬意,花瓣轻轻落身上。 堤上烟柳真美啊,折柳留情多风雅。想折你就折去吧,反正明年还发芽! 注释 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 苑:指花园、园林。 攀折: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