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六则

孔子及其弟子

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及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 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好,爱好。 乐:以……为快乐。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川上:河边。 惑:困惑,疑惑。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明智,智慧。

作者信息

先秦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