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怨·送别

万树

清代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译文及注释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词人以轻松语写沉重的心情,雅韵与俗美兼具,虽用比兴而无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却有流动之趣,离愁别绪跃然纸上。 这首四十个字的小词,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尽头。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 下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而愁如云积,是此时词人的惑受。“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乍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愿。 最后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残照”,夕阳、落日。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人,池上夕阳浮。”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见怪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词人以轻松语写沉重的心情,雅韵与俗美兼具,虽用比兴而无曲晦之感,毫不雕琢却有流动之趣,离愁别绪跃然纸上。 这首四十个字的小词,题曰《送别》,此刻行人已去,但仍可见其行舟,词大半从“舟”字着笔。春江水暖,一望绵远,不见端际。词人伫立江边,目送行舟,水长天远,似都没有尽头。次句紧承上句,仍是江边人注目之所见:望呵,望呵,一直望到远去的小舟过了树木的梢头。船已行远,故所望之人似觉船已越过树梢在前进。首二句十个字,将送者神情专注和船行渐远的情状,描绘极为精细。 下二句说,船越行越远,船体已不可见,惟见点点白帆,比沙鸥还小。这里“青未了”从文义说接下句,指“布帆”,正“孤帆远影碧空尽”时,惟有点点白帆可以望见。而愁如云积,是此时词人的惑受。“布帆遥比沙鸥小”,可看乍写实,但亦寓有对行者的祝愿。 最后说:“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残照”,夕阳、落日。孟浩然《同独孤使君东斋作》:“竹间残照人,池上夕阳浮。”残照尚有一竿高,送者心中生“恨”,偏又有人“催去早”,呼唤早点回去,又怎能不“怪”!怪者,埋怨、责备,见怪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的江面浩渺无边,我目送着扁舟驶向远方,直到被江岸的树梢遮断。无边的愁云聚拢上来,风帆渐行渐远,像小小的沙鸥飞向天边。 可恨那红红的夕阳还有一竿高,为什么要早早地催行呢?我不由得心生埋怨。 注释 渺:同“淼”,有浩淼意,更有邈远意。释皎然《奉送袁高使君诏征赴行在》云:“遐路渺天末”。 断送:一般作消磨、弃绝、打发等义解,在这里均不甚妥切,实际是目送而至于尽(“断”),极言所望之远。 杪(miǎo):树木的末梢。孙觌《西山超然亭》诗:“孤亭坐林杪,俯见飞鸟背。” 布帆:布质的帆。李白《秋下荆门》:“霜落荆州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作者信息

万树

(1630前后—1688)清江苏宜兴人,字红友,又字花农,号山翁。国子监生。康熙十八年起,先后在福建、广东任吴兴祚幕僚。工词曲,曾作传奇及杂剧二十余种。尤精词律。有《词律》、《香胆词》、《拥双艳三种曲》、《璇玑碎锦》等。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