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亲老膝无侍,念子心每驰。偶得远道书,食息联慰怡。 一月书两函,所慰亦已稀。慨余在客中,愁病恒缘依。 委云起居好,所告能毋欺。又恐据实陈,徒使深忧疑。 踌躇方寸中,往往难措词。昨日乡书来,乡书亲所贻。 上言春雨多,田禾茂方滋。海城十万户,秋穫当有期。 中言家室安,弟妹仍好嬉。南巷观社灯,吾健孙童携。 下言墙东园,种苋还种葵。閒时课僮灌,新绿颇离披。 寻常语琐屑,并不及寒饥。虽不及寒饥,梦寐吾廑之。 去腊吾出门,事事手所治。被身丝与布,下饭盐与齑。 五世儒素风,俭朴诚适宜。所忧瓮中粟,储仅三月炊。 届今月阅五,区区终何裨?纵堪亲朋谋,在昔索已疲。 念此怆我怀,焉忍甘粥糜?寄书复寄书,寄书增郁伊。 居者苦莫食,行者苦莫归。悔以侥倖心,酿为轻别离。 可怜孤泪痕,渍枕成流漪。眼中各谋己,道路当告谁? 远望南西门,好柳青垂垂。好云暗相弄,好风自来吹。 如见钓鱼矶,落日沧江湄。此书达当早,我归再难迟。 寄书亦已寄,我归仍无期。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