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舍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 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 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侧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 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淙。 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 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 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 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 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 与万物同化心无厌倦,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 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恨今人情志不与同。 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 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它以从南山往北山经巫湖中的所见为主要描绘对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卷。由于诗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 诗的一开始,以“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这一天的浮游乐趣,所见佳景自然是不胜抒写的。诗人对此并未用墨,而将笔力放在登岸后的所见之上。当诗人结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并以马代步时,别是一种情趣。举目四望,远处的沙诸依稀可辨,驻马依傍于茂林古松之下,放眼远眺。“舍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这是远景描写,因为离得远,“舍径”显得“窈窕”细小,“环洲”也更见其“玲珑”巧妙。诗人用两个连绵字将陆地水中的景致写活了。 “舍径’’既弯曲细小,便以“窈窕”昵称, “环洲”在湖水的波光潋滟中愈觉高低明灭、娇小别致,故冠之以“玲珑”。然后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改变视觉角度,从听,闻两个舍面写景抒情,“俯视”是参天的乔木,反映出诗人是憩息于阴峰之上,故有俯视乔木的奇笔;“仰聆”是山间大壑中的波声,群岩叠嶂,谷中水流与怪石相搏,在万壑之问激起万千优美的回响。下句“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是对上文的承接。“石横”是指分水岭,水因之分流,这是沟壑中流水声响变化万千的原因;“林密”是对上文“茂松’’的照应,而“蹊绝踪"也正是因为“舍径既窈窕’’之故。谢灵运直睹除沅的风光,当他陷入路绝之境无法更向上攀登时,才会觉得情怀得到畅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险峰之巅可以栖迟的地方,他才能纵目四顾,饱览周围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这两句是用典,是据《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变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万物丰容繁盛。接下来,用工笔重彩绘出一幅山水图:新竹长出嫩绿的苞芽,芦蒲的初蕊绽出紫色的茸毛。沙鸥在春水江岸嬉戏,美丽的飞禽在和风中上下颓飞。诗人以客观的笔触刻画山水景物,使之历历如在目前。面对这秀丽的大自然,只有与万物同化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以致贪欲无厌。但是对景难排,眷恋人间之美的情感愈加强烈。由于诗人厌倦世态,宁愿离开喧嚣的人境,独处于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没有古代贤人青甚与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独游,一味伤感而嗟叹便大可不必。这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怀无人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遗憾心情。
这是一首写景咏物诗,它以从南山往北山经巫湖中的所见为主要描绘对象,勾勒出一幅秀美的山水长卷。由于诗人在南山和北山都有住所,故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 诗的一开始,以“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指出湖中的旅程要行一天。这一天的浮游乐趣,所见佳景自然是不胜抒写的。诗人对此并未用墨,而将笔力放在登岸后的所见之上。当诗人结束水面漂泊,舍舟登岸并以马代步时,别是一种情趣。举目四望,远处的沙诸依稀可辨,驻马依傍于茂林古松之下,放眼远眺。“舍径既窈窕,环洲亦玲珑。”这是远景描写,因为离得远,“舍径”显得“窈窕”细小,“环洲”也更见其“玲珑”巧妙。诗人用两个连绵字将陆地水中的景致写活了。 “舍径’’既弯曲细小,便以“窈窕”昵称, “环洲”在湖水的波光潋滟中愈觉高低明灭、娇小别致,故冠之以“玲珑”。然后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改变视觉角度,从听,闻两个舍面写景抒情,“俯视”是参天的乔木,反映出诗人是憩息于阴峰之上,故有俯视乔木的奇笔;“仰聆”是山间大壑中的波声,群岩叠嶂,谷中水流与怪石相搏,在万壑之问激起万千优美的回响。下句“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是对上文的承接。“石横”是指分水岭,水因之分流,这是沟壑中流水声响变化万千的原因;“林密”是对上文“茂松’’的照应,而“蹊绝踪"也正是因为“舍径既窈窕’’之故。谢灵运直睹除沅的风光,当他陷入路绝之境无法更向上攀登时,才会觉得情怀得到畅快的抒泄。只有到了险峰之巅可以栖迟的地方,他才能纵目四顾,饱览周围的景物。 “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这两句是用典,是据《周易》“天地解而雷雨作”仿改,天地变化,乾坤交泰,造物主使万物丰容繁盛。接下来,用工笔重彩绘出一幅山水图:新竹长出嫩绿的苞芽,芦蒲的初蕊绽出紫色的茸毛。沙鸥在春水江岸嬉戏,美丽的飞禽在和风中上下颓飞。诗人以客观的笔触刻画山水景物,使之历历如在目前。面对这秀丽的大自然,只有与万物同化才能不为外物所惑以致贪欲无厌。但是对景难排,眷恋人间之美的情感愈加强烈。由于诗人厌倦世态,宁愿离开喧嚣的人境,独处于此深山之中,唯恨憾的是没有古代贤人青甚与同游。既然已是孤居独游,一味伤感而嗟叹便大可不必。这种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的情怀无人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世人莫余知”的遗憾心情。
译文 清晨出发于南山岩崖,傍晚歇息在北山顶峰。 离船眺望远处的沙洲,拄杖倚靠丰茂的青松。 盘山的小径蜿蜒幽深,圆圆的小洲晶莹空明。 俯视可见高树的梢头,举首聆听深谷的水声。 巨石横谷使涧水分流,密林遮断路径的去向。 春雨普降催万物萌动,草木滋长正葱葱茏茏。 初生的丛竹包裹绿皮,新绿的蒲草紫花待放。 海鸥嬉戏于春日水岸,天鸡弃羽于和煦暖风。 与万物同化心无厌倦,观照物象而悄然移情。 不惜古人隐逸去久远,只恨今人情志不与同。 独游违我真情而慨叹,赏乐废止玄理谁能通。 注释 南山:指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北的突山、石门山一带。 北山:相对南山而言,指今浙江省上虞市南的东山一带。 瞻(zhān):往前或往上看。 眺(tiào):远望。 阳崖:指南山。古时以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所以称南山为阳崖。 景:日光,这里指太阳。 憩(qì):休息。 阴峰:北山。 迥(jiǒng):远。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也称洲。 停策:止步的意思。策,手杖。 窈(yǎo)窕(tiǎo):细长曲折的样子。 玲珑:澄明闪光的样子,形容小洲在天光水色辉映中的状态。 杪(miǎo):树梢。 淙(cóng):流水声。 蹊(xī):小路。 解作:雷雨大作。 丰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篁(huáng):竹子。 苞:包裹。 箨(tuò):竹笋一层层的外皮。 新蒲:新生的蒲草。蒲,即菖蒲,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可入药。 紫茸(róng):初生的蒲叶呈紫色,所以称紫茸。茸,初生的草。 海鸥:一名江鸥,水鸟名,随潮水上下翻飞。 天鸡:鸟名,丹鸡。 抚化: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到自然万物之中,并与之融为一体;万物有盛衰荣枯的变化,自己也就随之而产生喜怒哀乐。 心无厌:面对美好的自然万物,总是看不够。厌,满足。 览物:观赏景物。 眷(juàn):留恋。 弥(mí):更。 去人:隐逸之人。 赏废:赏心之事废止,也就是说,再也不能与好友欢会言笑了。
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春,谢灵运自南山新居经过巫湖返回北山故宅,一路之上,游山玩水,颇有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