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佚名

先秦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而?”(《学而》)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苏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而?”(《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及注释

沪教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习按时温习不也是件高兴的事吗?有志向相同的人从远方来相聚(互相切磋,增长学问),不也是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德才兼备的人吗?” 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 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它,他们那些短处(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它。”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你可以凭借这种方法做老师了。” 孔子说:“当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到来时,这样以后,你便知道松树、柏树是在最后凋谢的。” 孔子说:“不能想要快,不能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想要快,就不能达到目标;贪图眼前的小利益,那么大事就干不成。”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东西,整夜不睡觉,用(这些时间)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学习。” 注释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按时”。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亦:也 说:同“悦”,高兴,愉悦。 朋:志同道合的人。 乐(lè):快乐。 时:按时。 人不知: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了宾语。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yùn):恼怒,恼恨,生气,怨恨。 君子:指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或品德高尚的人。 是:这。 也:表判断的语气 岁:年。 然:这样。 后:以后。 凋(diāo):凋谢。 好(hào):喜爱,爱好。 尝:曾经。 寝:睡。 以:表目的,用来。 而:顺接作用,然后。 亦(yì):同样、也是。 而: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知道,了解。 而:连词,却。 时习:时,按时。习,实习,温习。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而。“说”通“悦”,高兴。 诲女知之而。“女”通“汝”,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明智,智慧。

作者信息

佚名先秦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