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浩浩象口水,流到殑伽山。遥望窣堵波,相约僧跻攀。 中有卧佛像,丈六金身坚。右叠重累足,左握光明拳。 虽具坚牢相,软过兜罗绵。水田脱净衣,鬊云堆华鬘。 大青发屈蠡,围金耳垂环。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 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是谁摄巧匠,上登忉利天。 刻此牛头檀,妙到秋毫颠。或言佛涅槃,娑罗双树间。 此即茶维地,斯语原讹传。惟佛有神力,高踞两山巅。 至今双足迹,尚隔十由延。或言古无人,只有龙鬼仙。 其后买珠人,渐次成市廛。此亦妄造语,有如野狐禅。 实别经行地,与佛大有缘。参天贝多树,由此枝叶繁。 独怪如来身,不坐千叶莲。既付金缕衣,何不一启颜? 岂真津梁疲,老矣倦欲眠。如何沈沈睡,竟过三千年?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