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三月忆洛阳,春深花未残。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鴈弦。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送君白马寺,独忆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
相别始一岁,幽忧有百端。 我们刚刚离别一年,竟有了无限的相思之苦。 乃知一世中,少乐多悲患。 这时我才知道,人的一生中,快乐的事情很少,而悲伤的事情很多。 每忆少年日,未知人事艰。 我每每回忆年轻时候的日子,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人世如此艰难。 颠狂无所阂,落魄去羁牵。 那时的我放荡不羁无所阻隔,不拘小节,摆脱了很多束缚。 三月入洛阳,春深花未残。 我去年(公元1031年)三月来到洛阳,正是春深时节,花儿还没有凋落。 龙门翠郁郁,伊水清潺潺。 龙门青翠,郁郁葱葱,伊水清澈,潺潺流淌。 逢君伊水畔,一见已开颜。 我就在伊水边见到您,刚刚见到您我的脸上就露出欢笑。 不暇谒大尹,相携步香山。 我们拜谒了大尹钱惟演,一起在香山漫步。 自兹惬所适,便若投山猿。 我感觉十分惬意,就像笼子里的猿猴被放归山林。 幕府足文士,相公方好贤。 幕府中有众多文人,钱惟演爱慕贤德的人才。 希深好风骨,迥出风尘间。 谢绛风骨极佳,远远超出凡人。 师鲁心磊落,高谈羲与轩。 尹洙内心磊落,喜欢谈论远古的传说与历史。 子渐口若讷,诵书坐千言。 尹言不爱讲话,但是背诵起来诗书滔滔不绝。 彦国善饮酒,百盏颜未丹。 富弼喜欢喝酒,喝一百杯酒脸都没有红。 几道事闲远,风流如谢安。 王复喜好清闲悠远的生活,和谢安尚未出仕时那样闲逸风流。 子聪作参军,常跨跛虎鞯。 杨子聪担任参军,座驾常常披着破马鞍。 子野乃秃翁,戏弄时脱冠。 张先因脱发败顶,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摘下帽子。 次公才旷奇,王霸驰笔端。 孙延仲才华扩大奇崛,非常喜欢作政论文章。 圣俞善吟哦,共嘲为阆仙。 梅圣俞擅长吟诗,我们都称其为阆苑仙葩。 惟予号达老,醉必如张颠。 我自号达老,喝醉时一定像张颠那样。 洛阳古郡邑,万户美风烟。 洛阳是千年古都,千家万户都像风烟一样美丽。 荒凉见宫阙,表里壮河山。 宫阙显得荒凉,城市里外都如河山般壮丽。 相将日无事,上马若鸿翩。 我们相随多日平平淡淡,骑上马就像飞鸿翩跹。 出门尽垂柳,信步即名园。 走出门垂柳遍布视野,我们在名园中信步。 嫩箨筠粉暗,渌池萍锦翻。 我们选取鲜嫩的珠子,欣赏清澈池水中的锦鳞。 残花落酒面,飞絮拂归鞍。 凋谢的花儿洒满酒杯,杨柳的飞絮轻拂马鞍。 寻尽水与竹,忽去嵩峰巅。 我们看尽清水翠竹,然后爬到嵩山顶峰。 青苍缘万仞,杳蔼望三川。 我们在青山中爬得很高,在雾霭中看尽三川。 花草窥涧窦,崎岖寻石泉。 我们在山洞中窥探花草,在崎岖山路中寻找泉水。 君吟倚树立,我醉欹云眠。 你站在树旁吟诗,我侧着身子醉卧在云朵上面。 子聪疑日近,谓若手可攀。 子聪怀疑太阳快要落山,说就像是信手攀援。 共题三醉石,留在八仙坛。 我们一起在三醉石上题诗,在八仙坛停留。 水云心已倦,归坐正杯盘。 欣赏流水白云的心已经疲倦,我们就一起饮酒作乐。 飞琼始十八,妖妙犹双环。 歌妓仅仅十八岁,舞姿十分妖娆。 寒篁暖凤嘴,银甲调鴈弦。 歌女吹笙非常动听,歌女弹琴十分悦耳。 自制白云曲,始送黄金船。 我自己为笙箫曲作上歌词,并送她了大酒杯。 珠帘卷明月,夜气如春烟。 珠帘卷着明月,夜气就像春天的云烟。 灯花弄粉色,酒红生脸莲。 灯光将花儿染成粉色,酒让脸泛红。 东堂榴花好,点缀裙腰鲜。 东堂的石榴花开得正好,将裙腰点缀得鲜艳。 插花云髻上,展簟绿阴前。 我在云髻上插一朵花,在绿树阴前铺开垫子。 乐事不可极,酣歌变为叹。 快乐的事情不能达到,宴酣的歌声变为哀叹。 诏书走东下,丞相忽南迁。 钱惟演因事得罪,被罢“同平章事”,贬谪到随州去当节度使。 送之伊水头,相顾泪潸潸。 我在伊水畔送别他,互相凝视,泪眼潸潸。 腊月相公去,君随赴春官。 腊月的时候相公离开,接着您进京参加礼部会考。 送君白马寺,独入东上门。 我送您到白马寺,您一个人骑行进了东上门。 故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 旧时的宫府中还有谁与我同在,新年时只有我没有归还。 当时作此语,闻者已依然。 这时我写下这首诗篇,听的人都依依不舍。
全诗可以分为三大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这是全诗的一个“总帽”,它点名了题目中“感事”的内容是“幽忧”,是与友人分别是的相思之苦,这让欧阳修感受到人生在世“少乐多悲患”——这也就是本片的写作缘由。 从“每忆少年事”到“展簟绿阴前”这七十六句属于第二大段。这一段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欧阳修在这一部分中回忆过去,写了一年前青年朋友们相聚的时候的无穷乐事,以此回应第一段中“少乐多悲患”这句中的“乐”字。这一大段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作者写与朋友们初识初聚的经过,以及癫狂落魄的情景;其次,作者回忆了对每一位朋友的印象;第三,作者写与朋友探幽访胜时的乐趣;第四,作者写歌舞宴乐的欢快场面。如此层层铺叙,步步推进,作者将西京留守府的青年才子们的赏心乐事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段中,诗人欧阳修有意以乐景衬托哀情——极力渲染往昔的“相聚”时的快乐,正是为了反衬而今的“相离”的悲伤。 第三大段从“乐事不可及”到全诗结束,共有十四句。诗人欧阳修写“酣歌变为叹”,以抒发朋友离散后自己的苦闷心情。这种心情就如同作者在为洛阳之会的另一位友人张先所写的《张子野墓志铭》中所说的:“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为可惜也。” 这首诗是一首以叙事为主,写景抒情,并兼带议论的长诗。该诗描绘了宋仁宗时期一批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青年文学家的群体形象,展示了那一时期文人荟萃的历史生活画卷,对后人了解当时文化特征和文坛风气有认识价值。
这首五言排律是欧阳修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4年)冬天在夷陵所作。该诗创作的前一年(公元1033年),作者与梅尧臣相识郊游,后来梅尧臣返回都城,离开作者。青年欧阳修因怀念知心朋友梅尧臣,写下这一篇忆旧之作。
译文 我们刚刚离别一年,竟有了无限的相思之苦。 这时我才知道,人的一生中,快乐的事情很少,而悲伤的事情很多。 我每每回忆年轻时候的日子,那时的我还不知道人世如此艰难。 那时的我放荡不羁无所阻隔,不拘小节,摆脱了很多束缚。 我去年(公元1031年)三月来到洛阳,正是春深时节,花儿还没有凋落。 龙门青翠,郁郁葱葱,伊水清澈,潺潺流淌。 我就在伊水边见到您,刚刚见到您我的脸上就露出欢笑。 我们拜谒了大尹钱惟演,一起在香山漫步。 我感觉十分惬意,就像笼子里的猿猴被放归山林。 幕府中有众多文人,钱惟演爱慕贤德的人才。 谢绛风骨极佳,远远超出凡人。 尹洙内心磊落,喜欢谈论远古的传说与历史。 尹言不爱讲话,但是背诵起来诗书滔滔不绝。 富弼喜欢喝酒,喝一百杯酒脸都没有红。 王复喜好清闲悠远的生活,和谢安尚未出仕时那样闲逸风流。 杨子聪担任参军,座驾常常披着破马鞍。 张先因脱发败顶,在玩乐的时候常常摘下帽子。 孙延仲才华扩大奇崛,非常喜欢作政论文章。 梅圣俞擅长吟诗,我们都称其为阆苑仙葩。 我自号达老,喝醉时一定像张颠那样。 洛阳是千年古都,千家万户都像风烟一样美丽。 宫阙显得荒凉,城市里外都如河山般壮丽。 我们相随多日平平淡淡,骑上马就像飞鸿翩跹。 走出门垂柳遍布视野,我们在名园中信步。 我们选取鲜嫩的珠子,欣赏清澈池水中的锦鳞。 凋谢的花儿洒满酒杯,杨柳的飞絮轻拂马鞍。 我们看尽清水翠竹,然后爬到嵩山顶峰。 我们在青山中爬得很高,在雾霭中看尽三川。 我们在山洞中窥探花草,在崎岖山路中寻找泉水。 你站在树旁吟诗,我侧着身子醉卧在云朵上面。 子聪怀疑太阳快要落山,说就像是信手攀援。 我们一起在三醉石上题诗,在八仙坛停留。 欣赏流水白云的心已经疲倦,我们就一起饮酒作乐。 歌妓仅仅十八岁,舞姿十分妖娆。 歌女吹笙非常动听,歌女弹琴十分悦耳。 我自己为笙箫曲作上歌词,并送她了大酒杯。 珠帘卷着明月,夜气就像春天的云烟。 灯光将花儿染成粉色,酒让脸泛红。 东堂的石榴花开得正好,将裙腰点缀得鲜艳。 我在云髻上插一朵花,在绿树阴前铺开垫子。 快乐的事情不能达到,宴酣的歌声变为哀叹。 钱惟演因事得罪,被罢“同平章事”,贬谪到随州去当节度使。 我在伊水畔送别他,互相凝视,泪眼潸潸。 腊月的时候相公离开,接着您进京参加礼部会考。 我送您到白马寺,您一个人骑行进了东上门。 旧时的宫府中还有谁与我同在,新年时只有我没有归还。 这时我写下这首诗篇,听的人都依依不舍。 注释 梅圣俞:即梅尧臣,字圣俞。 无所阂:无可阻挡。 落魄:不拘小节。 大尹:州府长官,此处指钱惟演。 惬:满足。 投:放。 幕府:地方军政掌管的官署,这里指钱惟演的府署。 相公:指钱惟演。 迥出:远出。 王霸:王道和霸道 吟哦:指作诗。 阆仙:神仙。 相将:相随。 渌:清澈。 缘:攀援。 杳霭:远处的云气。 窦:山洞。 欹云眠:侧身睡在云朵上面。 飞琼:侑酒的歌女。 云髻:高高的发髻。 簟:竹席。 潸潸:不断流泪的样子。 依然:同依依,依恋不舍。
全诗可以分为三大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这是全诗的一个“总帽”,它点名了题目中“感事”的内容是“幽忧”,是与友人分别是的相思之苦,这让欧阳修感受到人生在世“少乐多悲患”——这也就是本片的写作缘由。 从“每忆少年事”到“展簟绿阴前”这七十六句属于第二大段。这一段是全诗的主要部分。诗人欧阳修在这一部分中回忆过去,写了一年前青年朋友们相聚的时候的无穷乐事,以此回应第一段中“少乐多悲患”这句中的“乐”字。这一大段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开头,作者写与朋友们初识初聚的经过,以及癫狂落魄的情景;其次,作者回忆了对每一位朋友的印象;第三,作者写与朋友探幽访胜时的乐趣;第四,作者写歌舞宴乐的欢快场面。如此层层铺叙,步步推进,作者将西京留守府的青年才子们的赏心乐事渲染得淋漓尽致。在这一段中,诗人欧阳修有意以乐景衬托哀情——极力渲染往昔的“相聚”时的快乐,正是为了反衬而今的“相离”的悲伤。 第三大段从“乐事不可及”到全诗结束,共有十四句。诗人欧阳修写“酣歌变为叹”,以抒发朋友离散后自己的苦闷心情。这种心情就如同作者在为洛阳之会的另一位友人张先所写的《张子野墓志铭》中所说的:“知世之贤豪不常聚,而交游之难为可惜也。” 这首诗是一首以叙事为主,写景抒情,并兼带议论的长诗。该诗描绘了宋仁宗时期一批朝气蓬勃、充满自信的青年文学家的群体形象,展示了那一时期文人荟萃的历史生活画卷,对后人了解当时文化特征和文坛风气有认识价值。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