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田马上闻莺

李白

唐代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译文及注释

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注释 白田:地名,今江苏宝应县有白田渡,当是此处。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蚕(cán)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 缫(sā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创作背景

李白是一个具有远大政治理想的诗人,他青年时代就“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意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和成就。但是,尽管他足迹几及半个中国,仕途却一直不顺利,这使他感到十分悲凉和愤慨。这首《白田马上闻莺》,就是他在江淮之间漫游所作。

作者信息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