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三秦形胜无今浩,千里传闻果是非;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浩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杀人的刀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浩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浩军屠城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平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平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屠城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平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