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琴诗(并引)

苏轼

宋代

旧说,房琯开元中尝宰卢氏,与道士邢和璞出游,过夏口村,入废佛寺,坐古松下。 和璞使人凿地,得瓮中所藏娄师德与永禅师书,笑谓琯曰:“颇忆此耶?”琯因怅然,悟前生之为永师也。 故人柳子玉宝此画,云是唐本,宋复古所临者。 元祐六年三月十九日,予自杭州还朝,宿吴淞江,梦长老仲殊挟琴过予,弹之有异声,就视,琴颇损,而有十三弦。 予方叹惜不已,殊曰:“虽损,尚可修。 ”曰:“奈十三弦何?”殊不答,诵诗云:“度数形名本偶然,破琴今有十三弦。 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筝是响泉。 ”予梦中了然识其所谓,既觉而忘之。 明日昼寝复梦,殊来理前语,再诵其诗,方惊觉而殊适至,意其非梦也。 问之殊,盖不知。 是岁六月,见子玉之子子文京师,求得其画,乃作诗并书所梦其上。 子玉名瑾,善作诗及行草书。 复古名迪,画山水草木,盖妙绝一时。 仲殊本书生,弃家学佛,通脱无所著,皆奇士也。 破琴虽未修,中有琴意足。 谁云十三弦,音节如佩玉。 新琴空高张,弦声不附木。 宛然七弦筝,动与世好逐。 陋矣房次律,因循堕流俗。 悬知董庭兰,不识无弦曲。

作者信息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