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翠亭记

欧阳修

宋代

九州皆有名山以为镇,而洛阳天下中,周营汉都,自古常以王者制度临四方,宜其山川之势雄深伟丽,以壮万邦之所瞻。由都城而南以东,山之近者,阙塞、万安、轘辕、缑氏以连嵩少,首尾盘屈逾百里。从城中因高以望之,众山逶迤,或见或否,惟嵩最远而最独出,其崭岩耸秀,拔立诸峰上而不可掩蔽。盖其名在祀典,与四岳具备,天子巡狩望祭,其秩甚尊,则其高大殊杰当然。城中可望而见者,若巡检署之居洛北者为尤高。巡检使内殿崇班李君,始入其署,即相其西南隅而增筑之,治亭于上。敞其南北向以望焉,见山之连者、峰者、岫者,络绎相互,卑相附,高相摩,亭然起,崒然止,来而向,去而背,倾崖怪壑,若奔若蹲,若斗若倚,世所传嵩阳三十六峰者,皆可以坐而数之。因取其苍翠丛列之状,遂以“丛翠”名其亭。亭成,李君与宾客以酒食登而落之,其古所谓居高明而远眺望者欤!既而欲记其始造之岁月,因求修辞而刻之云。

作者信息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