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李白

唐代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不改。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译文及注释

尔从咸阳来,问我何劳苦。 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沐猴而冠不足言,身骑土牛滞东鲁。 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沈弟欲行凝弟留,孤飞一雁秦云秋。 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挂西城楼。 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挂,黄叶落纷纷。 丝桐感人弦亦绝,满堂送君皆惜别。 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明日斗酒别,惆怅清路尘。 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 遥望长安日,不见长安人。 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 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一朝复一朝,发白心 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而我对皇上的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屈平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折翮翻飞随转蓬,闻弦坠虚下霜空。 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圣朝久弃青云士,他日谁怜张长公。 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赏析

此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情。首两句,诗人以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以猕猴自喻,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用来讽刺当时的权贵,说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只不过是带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谈,表达诗人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李沈与李凝的离别时情景。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绝”字是说感人的琴声也弦断音绝了,表达诗人不愿看到离别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恋恋不舍,更道出了诗人的叹惜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比喻离别。这里比喻与李沈分别。 第十三至十六句,诗人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想象李沈走后的思念情怀。 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皇帝所亲近的臣下,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坚持进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诗人在这里用屈原的遭遇来喻指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心情;以崔姻得罪窦宪被贬一事,比喻自己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到打击。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在政治上受打击的创伤很重,又像断了翅膀的孤雁,随着被风吹起的蓬草翻飞,听见虚发的空箭声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诗人以张长公比喻自己已经被迫离开朝廷,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坠”字表面上是描写断了翅膀的孤雁听见虚发的空箭声而坠落,实质是表达诗人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怜”字有怜惜、悲凉之意,诗人因为没有人怜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悲凉和痛苦。反衬出唐王朝统治的黑暗政治现实。 诗的结尾,诗人又以辛辣的笔锋,把矛头直指以唐玄宗为首的唐王朝统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创作背景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的漫游时期。当时李白在单父游历,恰逢其本家兄弟李沈也从咸阳来到此地。于是李白、李沈、李凝兄弟三人欢聚、游猎。李沈要回秦地,李白、李凝在东楼上为他饯行。李白因作此诗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吾弟李沈这次从京都来,特意慰问我,问我有哪些苦恼。 我因为不愿等同于朝廷中那些沐猴而冠者,便只好滞留于东鲁,沦为平民。 沈弟即将回到京都,凝弟还将留下来,沈弟的此行就将如同孤雁飞向秦地的秋空。 我们坐饮的时间不短了,此刻又值北斗高挂,黄叶落纷纷。 悲秋的琴声时时传来,使在座之人更加充满依依惜别之情。 皎洁的月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这情景就如同当年王子猷在会稽看到的雪景。 为明日的分别而干杯,李凝兄弟就要回到我久久想念的长安。 那里弥漫的尘埃使我惆怅不已,我只能望见长安的日色而望不见我所思念的人。 长安的空城高入九天,我曾在那里作皇上身边的侍奉。 时光一日复一日的推移,而我对皇上的忠爱之情始终未渝。 我现在的心境如同屈原的沉吟泽畔,又如同崔骃被放逐到辽东的海边。 我像那折断残膀的鹏鸟随地跳飞如转蓬,又像那受伤而飞的秋雁闻虚弓也会坠落。 既然朝廷早已把高洁之士弃之山野,恐怕我终生像张长公一样默默无闻了。 注释 单父:山东县名,即今山东菏泽单县。李沈:李白族弟。 李凝:亦为李白族弟。 沐猴而冠:用项羽事,谓猕猴不耐久着冠带,以喻楚人性情暴躁。项羽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见《史记·项羽本纪》。沐猴,即猕猴。 身骑土牛:亦猕猴事。三国魏司马懿召辟州泰,仅三十六日,擢泰为新城太守。尚书钟繇戏谓泰曰:“君释褐登宰府,三十六日拥麾盖,守兵马郡,如乞儿乘小车,一何快乎?”泰曰:“诚有此。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如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见《三国志·魏书·邓艾传》裴松之注引《世语》。猕猴骑土牛,喻困顿、升迁之慢。 坐来:犹言适才,正当其时。 “北斗”句:指时令入秋。古人云“斗柄指西,天下皆秋”。 丝桐:指琴。 山阴:地名,今绍兴,晋王子猷在山阴,夜大雪,忽发清兴,思见剡溪戴逵,即命舟前往。见《世说新语·任诞》。 清路尘:曹植《七哀》“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长安:今陕西西安。 近臣:指君主左右亲近之臣。李白曾供奉翰林,为唐玄宗的文学侍从官。 屈平:即屈原。《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亭伯:东汉人崔骃字。崔骃为车骑将军窦宪掾属,宪擅权骄恣,驷数谏不听,被出为长岑长。见《后汉书·崔骃传》。长岑汉时属乐浪郡,其地在辽东。以上二句以屈原、崔骃自喻,言其出朝事。 翮(hé):鸟羽上的茎。 “闻弦”句:古有善射者名更嬴,尝于京台之下为魏王引弓,虚发而下雁。魏王问之,更嬴曰:“其飞徐而呜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雁故疮未息,惊心未忘,闻弓弦音而高飞,故疮裂而陨。见《战国策·楚策》。句以自喻,言其心灵创痛之深巨。 张长公:名挚,西汉张释之之子,官至大夫,后免官。以抗直不能取容于当世,故终身不仕。此以张长公自喻。

赏析

此诗借送人还京,自抒被放去朝之恨及眷恋长安之情。首两句,诗人以简单的疑问句,说明诗人是从何处归来。“劳”、“苦”字都为下文的“沐猴”、“牛滞”起到了有力的铺垫作用,慢慢引出受排斥、遭打击的处境。 第三、四句以猕猴自喻,前句谓己不堪着冠带在朝,后句谓己困顿迟滞于东鲁。诗人说那些腐朽权贵活像猕猴带高冠,不值得一谈,自己却如骑土牛一样,政治上受打击、排挤,滞留在这东鲁一带,长期停留在低微的官职上。诗人借“沐猴而冠”用来讽刺当时的权贵,说他们毫无政治眼光,只不过是带帽子的猴子,不足言,不值得一谈,表达诗人对那些“沐猴而冠”的权贵投以极端的蔑视。 第五至十二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李沈与李凝的离别时情景。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绝”字是说感人的琴声也弦断音绝了,表达诗人不愿看到离别这一幕。“惜”字道出了送客的人都恋恋不舍,更道出了诗人的叹惜和依依不舍之情。李白这里是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比喻离别。这里比喻与李沈分别。 第十三至十六句,诗人用故事中的月色写眼前的景色,以浊水泥和清路尘会合不到一起与李沈离别,想象李沈走后的思念情怀。 第十七至二十句,诗人曾经在这个地方做过皇帝所亲近的臣下,虽然遭受打击,但仍然坚持进步的政治理想。 第二十一至二十二句,诗人在这里用屈原的遭遇来喻指自己的遭遇,抒发自己的愤懑心情;以崔姻得罪窦宪被贬一事,比喻自己因反对腐朽权贵而受到打击。 第二十三至二十六句,诗人在政治上受打击的创伤很重,又像断了翅膀的孤雁,随着被风吹起的蓬草翻飞,听见虚发的空箭声就从天上掉下来了。诗人以张长公比喻自己已经被迫离开朝廷,无法再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坠”字表面上是描写断了翅膀的孤雁听见虚发的空箭声而坠落,实质是表达诗人自己受排斥、遭打击的愤懑情怀。“怜”字有怜惜、悲凉之意,诗人因为没有人怜惜像他这样的人才,而感到悲凉和痛苦。反衬出唐王朝统治的黑暗政治现实。 诗的结尾,诗人又以辛辣的笔锋,把矛头直指以唐玄宗为首的唐王朝统治,深刻揭露和批判了“久弃青云土”的黑暗政治现实。

作者信息

李白唐代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朝代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