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曾伯
〔宋代〕
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地炉纸帐杯行了,呼碎诗翁为撚须。
天教管领众山来,笋立平章翠作堆。上马休怜翁矍铄,酌翠聊赋彼崔嵬。 楼高苍桂奇观列,人对黄花逸兴催。公退呼儿同徙倚,卷舒风月等浮埃。
剪綵宁如剪水工,瑞烟融出玉龙松。重看腊白不为晚,未玉昏黄犹见冬。 多谢玉妃鞭白凤,为催青帝驾苍龙。天心端报丰年喜,一稔相期乐可封。
元祐丰家几世孙,依然风概至今存。著鞭自许河南逖,举酒相期洛北温。 联句有诗留月观,禦戎何策告天阍。切毋饮却西湖水,齿颊冰霜置勿论。
公馀赢得片时休,徙倚危亭豁倦眸。屹屹独存今岳阜,滔滔不尽古湘流。 犹看雪意微茫在,顿觉春光骀荡浮。举酒莫论今古事,只将身世付沙鸥。
华龄八帙庆朋簪,贵老崇师喜见今。绛帐先生从白发,金闺诸彦尽青衿。 冰寒水见源流盛,玉在山知润泽深。厚德作人宜寿艾,永传文献纪枌阴。
院落阴阴捲昼帘,綵绳高挂矗青天。纤腰对蹴争先起,香汗交流倦欲眠。 花畔惊呼簪珥坠,柳梢时出綵罗鲜。可怜墙外行人恼,应费长安酒价千。
十载青油驻汉关,勋名高压岘南山。雨滋万顷春犁乐,月淡三边夜柝闲。 为小朝廷留宿望,升真学士重崇班。九重银信知非远,白玉阶前一武间。
霄汉当年把绣衣,载持斋钺建侯圭。春城月淡铜梁北,夜建星沉玉垒西。 外阃规模萧葛上,中朝勋望范韩齐。枫宸侧席亲贤久,早晚鸣珂步相堤。
溯风绣节洞庭滨,作噩重逢未识真。不谓颓龄来岭海,乃承华武接星辰。 公捐累印轻于叶,我愧满襟皆是尘。从此庙堂医国去,好留肘后遗陈人。
分弓来戍岭南州,勋镜尘生雪满头。愿进愚言宜简易,颇哀老子得遨游。 青山落处钟闻寺,白鹭明边人倚楼。衙散吏归冰样静,一庭落叶和晴鸠。
渡泸已定葛巾北,分陕既成周衮东。二者于斯皆上意,群然以此望明公。 香名千载梅边雪,归路三秋桂子风。百万民夷休恋恋,公望柄用福无穷。
远驭夷涂迈牧之,三霜道路饱驱驰。和风俯趁春迎仗,落月回思夜入帷。 自愧荐衡无好表,不妨道适有新诗。落艰时棘边臣老,向阙须陈黼扆知。
羽旄钟鼓旧曾游,沟叶宫花迹尚留。耆老遗开秦雍土,登临伟观楚湘州。 月明故国存千祀,木落空山又一秋。极目长天诗不尽,西风吹雁使人愁。
明良相正体坤乾,感格时旸本致虔。坐使群方皆见日,谁言千里不同天。 只将精白承休德,岂在缁黄结善缘。更得北风无羽檄,不妨举酒乐康年。
帘捲红楼拍手看,星轺迅步上鹓鸾。皇华节下留佳政,玉笋班中作好官。 卿相致身时则易,忠贤得路古来难。端门待漏东风峭,尚忆屯边铁甲寒。
不夜城头著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高低地势平于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气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谁将拙句彻名流,勾引春风入笔头。廊庙喜登端士用,田园盍为故人谋。 曾芳草外思淮事,应海棠边念蜀游。细雨挑灯成朗诵,剧谈如共峡江舟。
自联班序简宸聪,廊庙江湖一节同。百世几人今蜀日,千年一到昔虞风。 得莘渭上康时策,有伊洛间传道功。早晚为霖洗炎热,苍生俱出炭炉中。
八载天涯喜遂归,吴乡当暑亦相宜。茗烹阳羡慰久间,鲈买松江更一奇。 老树经风惟柳长,新田得雨未秋迟。不因看镜惊头白,将谓情怀只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