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
〔宋代〕
释迦佛说妙莲华,从地涌出七宝塔。栏楯幡幢及龛室,宝玲璎珞震妙音。 四面皆出旃檀香,散天妙华以供养。佛以右指开塔户,出大音声却关钥。 多宝如来示全身,赞叹说法分半座。惟二如来共一塔,至今此会尚俨然。 何人建立窣堵波,种种严饰悉具足。綵缕萦结尺寸间,高广五百由旬等。 当知一念周圆时,胜妙功德已成就。若能瞻礼复回观,人人具此如来体。 至心持诵法华经,弹指真塔当出现。
李纲
〔宋代〕
我有佳友,粲粲其华。金英炜煌,翠叶交加。风露洒濯,色香相知。 宛如美人,象服逶迤。可以忘忧,莫如旨酒。泛此粲华,益我眉寿。 渊明一樽,子美三嗅。永结清欢,相从白首。
李纲
〔宋代〕
弥勒栖神兜率天,下生此土犹久远。化身无数在世间,善慧大士乃其一。 于中深秘菩萨行,而外示现凡夫相。佃猎渔捕悉与同,娶妻生子亦复尔。 忽然照水知宿因,本来神智皆具足。双林净土坐道场,说法度脱无量众。 为欲化导群生故,六度四心为依止。田园庐舍诸器用,奴婢妻子亦弃捐。 而以营修大法会,盖行布施摄悭贪。强夫暴客与魔民,豪夺追逐共诬谤。 更以软语安慰之,盖行忍辱摄瞋恚。精进摄诸懈怠者,昼夜行道不休息。 持戒摄诸毁禁者,敷草而坐食粗粝。智惠禅定无有边,摄诸痴乱亦如是。 慈悲喜舍救众生,微妙宏深难测识。虽依如是众法门,亦不于此而常住。 辨才演说无滞阂,譬如空谷中答响。歌颂句偈自成章,纵横颠倒皆通达。 神通游戏得自在,聊以折伏不信心。异香殊相放妙光,一叩宫门馀悉启。 住是解脱不思议,正如长者维摩诘。应世阐化靡不齐,故于行道常接后。 化缘已毕示寂灭,迄今何翅五百年。虽有文字传未来,芜颣不能发实相。 我观龙津大居士,已能深入不二门。应缘虽现宰官身,于诸世味如嚼蜡。 燕闲清净无所为,乃以笔墨为法施。芟除润色出妙语,善慧之书乃光焰。 佛子若观善慧书,当知三士无异法。毗耶离城双树林,及此龙津元一处。 受持读诵善思维,普愿发心无上道。
李纲
〔宋代〕
君子学道,其心贵虚。此君之心,一物本无。劲节坚竦,清影扶疏。 剑拔环侍,十万丈夫。细细其香,猗猗其绿。滴露和烟,锵金戛玉。 与子为友,惟日不足。何年栖凤,慰此幽独。
李纲
〔宋代〕
霜霰既零,草木殄瘁。惟兹岁寒,独立不改。寸苗初植,未离蓬艾。 挺然凌云,色参天黛。虬枝茂叶,舞影垂阴。清风徐来,虎啸龙吟。 与子为友,贵相知心。何以乐之,写此素琴。
李纲
〔宋代〕
天下达德,惟仁智勇。合之成体,散之致用。岩岩富公,备此三德。 直道不回,以相王国。其智伊何,见于使虏。敷陈利害,以悟其主。 欢盟至今,莫敢予侮。其仁伊何,见于救灾。饥民如云,襁负以偕。 法简惠周,垂训将来。何以行兹,断以勇克。众人所惧,公独不惑。 夺虏之气,厉色折之。赈民之饥,诚意活之。我生后公,今觌厥象。 丹青载传,朝夕是仰。
李纲
〔宋代〕
稽首释迦文,善逝天人师。缘终示寂灭,无量舍利子。 悉建窣堵波,天人共瞻礼。像法住世间,化导诸有情。 亦示大神变,摄伏不信者。璀璨真金色,清净妙宝珠。 即彼土木中,现此希奇事。有来瞻礼者,随取即与之。 既与出愈多,不可为量数。当观舍利子,及此金色珠。 坚固与虚脆,无异无差别。佛子具智慧,悉发敬信心。 勇猛勿复疑,归依无上道。
李纲
〔宋代〕
天地和气,萃于幽芳。言茁其芽,薰然国香。绿叶紫茎,素荣缥房。 纫以为佩,禦彼不祥。采自深林,置于座侧。不改其度,其香满室。 与子为友,心同德一。优哉游哉,聊以永日。
李纲
〔宋代〕
菩萨游戏于神通,六道四生咸可入。为欲化导诸有情,故于异类而出现。 谛观此雀甚微渺,每食一粒栖一枝。卑飞不出蓬蒿间,远举安知鸿鹄志。 而能坐脱与立亡,依彼金容及香火。屹然而化不震动,如以木石镌刻成。 非诸菩萨威神力,孰能现此希奇事。我观三界诸众生,惟人实具大智慧。 妄想颠倒造诸业,失身沦入横生中。重为毛群轻羽族,破碎一切诸蠕动。 虽云妙觉不销亡,无那沉迷益玄远。菩萨慈悲哀悯故,化身与彼为导师。 缘终寂灭显示人,使知佛性无有二。佛子若有瞻礼者,愿言悉发敬信心。 勇猛精进趣菩萨,皆具如是菩萨行。
李纲
〔宋代〕
观音妙智力,无刹不现身。出自针缕间,神通亦如是。 光华五采备,成此六铢衣。云髻冰雪衣,宝冠璎珞饰。 庄严行道相,步步妙莲花。慈眼视众生,睟然见于色。 愿言瞻敬者,回顾逍遥人。系缚本来无,何往非自在。
李纲
〔宋代〕
是为梁溪,了无差别。行年之化,三十有八。返观其前,肤腴色悦。 从是以往,苍颜华发。本来面目,不生不灭。游戏仕涂,天付之拙。 顺天而行,一无敢设。独知其天,宁有他诀。万里清风,一轮明月。 有来问者,默然无说。